-
旭辉组织变革的8年抗战
-
11月07日 17:360提要:旭辉深信“企业的成功=战略*组织能力”,组织能力需要确保战略的有效落地和顺利实现,但是据经验数据统计,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占比不足10%!而“前瞻规划、稳步推进、不折腾!”是旭辉副总裁葛明对集团这些年组织管理的评价。
-
-
还在等金九银十? 前8月东部房地产投资走弱
-
09月29日 10:560提要:近日,各地陆续发布房地产投资数据,占据全国房地产投资半壁江山的东部10省市情况出现明显变化。
-
-
中小房企甩卖偿债 规模房企接盘抄底
-
07月02日 10:360提要:在楼市调控与融资收紧的双重压力下,房企“马太效应”愈演愈烈。
-
-
土地热线 | 万达、中海、绿地、保利三四线买地
-
06月13日 10:070提要: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,绿地拿下的六宗地块均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榕江新城,分别为KG2019005地块至KG2019010地块,起拍价分别为1010、2300、6585、90805、15515、42650万元。其中,05号、07号地块为商务服务业设施用地,08、09、10号地块为居住用地,06号地块为商务用地。
-
-
住房公积金多渠道保障“住有所居”
-
06月11日 09:260提要:近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财政部、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《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》,全面披露201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、社会经济效益和重要事项。《报告》称,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运行总体平稳,资金总体安全,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。2018年,住房消费类提取11718.33亿元,占当年提取额14740.5亿元的79.50%,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252.58万笔、10218.53亿元,为贷款职工节约利息支出2019.98亿元。
-
-
楼市是稳定器,而不是发动机,不会靠炒房拉动经济
-
05月27日 08:590提要:最近,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定位的讨论很多。经过20多年的发展,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存量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,保守估计也在300万亿人民币以上,超过美日欧的总额了。
-
-
上市房企热衷投身公益 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
-
05月27日 09:050提要:中国房地产协会和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《2019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》显示,近年来,上市房企2018年践行企业公民责任意识逐渐增强。
-
-
房企:加快推货保持价格平稳 以应对市场变化
-
05月22日 12:030提要:为应对市场及政策的变化,多数房企都采取随行就市的态度。广州某大房企表示,在目前的政策调控下以“稳”为主,楼市过热将引发调控收紧,既不允许大涨也不允许大跌,同时,备案指导价格仍将存在。所以下半年推货也将采取积极稳健的策略。此外,有房企表示,虽然目前企业融资拿地的步伐没有放慢,但企业的资金面依然紧张,为保持规模与利润的平衡,房企也会加快推盘节奏与力度,但价格会“保持平稳”
-
-
未来楼市"稳"字当先,区域温差或将拉大
-
05月07日 09:560提要:在楼市发展现“小阳春”后,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再次强调“房住不炒、一城一策”,事实上是对楼市回暖的官方回应,也是对楼市表现的一种预警。从货币政策上来看,2019年第一季度,货币政策整体上稳中有松,最新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,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,根据经济和价格变化形式预调微调。笔者认为,当前,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,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表现,但楼市温度的遥控器仍然握在国家手中,从国家的态度来看,“稳”将是房地产市场长期态势。
-
-
土地升温刺激房价,新一轮周期来了
-
04月25日 09:450提要:多家机构数据显示,全国主要城市的土地溢价率至2017年以来一路走低,到2018年10月份左右触及最低谷,大约在7%左右,但此后一直回升,到2019年3月份,土地平均溢价率已经超过了20%。整个一季度,全国300城土地成交量是在走低的,但溢价率仍在不断走高。这其中,二三线城市贡献甚大。
-
-
偿债高峰期渐近 房企能否化解去杠杆"后遗症"
-
04月19日 08:030提要:调整期内,市场竞争更加激烈,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大,强者恒强、弱者渐弱的行业格局更加凸显。中指院数据显示,2018年,千亿房企扩军到31家,较2017年增加13家。TOP3、TOP20房企的市占率分别达到13.6%、39.5%,分别较上年提升1.8、7.1个百分点。
-
-
举债扩张的后半程:泰禾如何化"债"为"财"?
-
04月17日 09:210提要:“不懂金融,就做不好房地产”,这是黄其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,与资本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。从偏居一隅到布局全国,泰禾展现了其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功力。但是“欠账还钱”是商业世界的基本逻辑,负债率高达85.4%的泰禾,近来面临债务集中兑付的压力。降价促销、甩卖资产、质押股权……,泰禾展开“自救”的同时,也是在填当年举债扩张留下的“坑”。
-